close
教育的破局——我的兒童教育觀念的初次不完整闡發
原標題:教育的破局——我的兒童教育觀念的初次不完整闡發
教育的破局
——我的兒童教育觀念的初次不完整闡發
(在埃爾特教育的語音分享)
一、個體的覺醒時代
這幾天,我在2013年的一個一席的演講,又在微信圈瘋傳。
為什麼一個三年前的演講,現在還是會熱傳呢?其實,2014年底到2015年初的時候,就被熱傳過一次。這次又傳,不能證明我講的有多好,隻能證明一件事,凡是罵教育的,就會被熱傳。就是說,我們當下體制內教育實在太糟糕瞭,有目共睹啊,人人欲罵之而後快。
但是我很開心的一點是,現在廣大傢長朋友,都已經開始覺醒。這就好比是魯迅鐵屋子的比喻。現在裡面的人都開始醒來瞭。我一直不喜歡魯迅鐵屋子的比喻。這個鐵屋子,你沒試過,怎麼知道是萬難破毀的呢?魯迅有一種很強烈的精英意識,你們都不懂,就我懂,你們全是熟睡的人,要不就是裝睡的人,就我不是。現在,我覺得,覺醒的時刻正在到來,教育的變局,呼之欲出瞭。
在這個演講裡。我提到瞭我的朋友兔老師往爐灰瞭倒瞭一碗豆子的比喻。在爐灰裡撿豆子本身是無意義的,但是這件事卻可以消耗你的時間,阻止你去做有意義的事情。這就是對中國教育目前的理解。12年一以貫之的應試體制,就是不斷倒豆子,然後孩子們去撿。這樣,等到他們成為18歲的青年的時候,就變成沒有個性的人,成為衡水中學跑操團之中的一員,成為小粉紅,就可想而知瞭。
但我要修正我的一個觀點。在這個演講中,我對我所理解的教育進行瞭一番描述:我的理解,教育就是要守護你天性的自由,激發你天賦的潛能,讓你發現你自己,讓你成為你自己,從而讓你能夠有勇氣,去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擁有能量去開拓。
Ok,這句話說得很好哦,好動人哦。我再來念一遍。總之,很煽情,很得分,並且,此處有掌聲。
但是我今天卻想修正這句話。對,教育就是保守你的天賦自由。但是,這裡有兩個問題,第一,你知道自由為何物。我描述一下,並非嚴謹的定義。這裡我說的不單指一種政治權利意義上的自由,首先是指個體的自由,我們有權安排處置自身的權利,有權去過我們想要的生活的權利;其次則是一種思想的自由,一種創造的自由。所以,有一句話這麼說:隻有在自由中,教育才是可能的。
第二,你也知道需要去保守這個自由,但是,如何保守呢?這個路徑在哪裡呢?這才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個時候,我就想到一句話:知易行難。
2013年這個演講之後,我就一直在思考,從知道自由到保守自由之間,如何穿越。這個自由意味著什麼,就意味著多種可能性,豐富多彩,乃是幸福的本源。尤其是,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
二、教育的破局
這個演講的標題,我本來想起名為“教育的破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體制內教育,就是一個局,首要的一點,就是傢長的自我覺醒,從這個體制內的一元的評價體系裡面醒悟出來。
所以我說要破局,就是破除一元評價的體系,在傢長心中,建立另一個評價的參照體系。
我們要堪破這個教育,用茨威格的一句話就行瞭:隻是到瞭很久以後我才意識到,對我們少年的教育采用這樣一種冷漠無情的方法,並不是出於國傢主管部門的疏忽,而是包藏著一種經過深思熟慮、秘而不宣的既定意圖。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如果還不夠,我們可以來看福柯的一句話:
“如果一種機構試圖通過施加於人們肉體的精確壓力來使他們變得馴順和有用,那麼這種機構的一般形式就體現瞭監獄制度,盡管法律還沒有把它規定為典型的刑罰”。
——福柯《規訓與懲罰》
關於以上兩點,我們有很多電影,可以作為象征,比如《飛越瘋人院》,比如《浪潮》,比如《三傻大鬧寶萊塢》等。大陸也有這樣的電影,我推薦《十三棵泡桐》和紀錄片《高三》。這些電影,都觀察瞭這個制度是怎麼運作的,怎麼將人制度化的。在《高三》這個紀錄片中,有一個叫鐘生明的學生,在班主任王錦春的班會課上,他起來發言,說:我們這些差生……並且引用瞭一句詩:他年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這裡我想問兩個問題:第一,誰將差生這個自我認同,放在瞭鐘生明的心底?我們知道,鐘生明喜歡翻墻去網吧玩電遊。他能從電遊裡賺錢。他實在是太厲害瞭,還說自己是差生。還有一個就是引用的詩,宋江的,我昏厥,這裡滿滿的都是出人頭地的觀念,是傾軋別人來換得自己的所謂成功的觀念。中國人的理想,原來就是為瞭壓倒對方而存在,真是一個互害社會啊。
但這裡,鐘生明的問題就是《肖申克的救贖》裡,瑞德描述老佈自殺的那個詞:體制化
2012年的時候,《新京報》跟我做瞭訪談,裡面記者朱桂英問瞭我一個問題:
問1:你在好多篇文章中聲明自己不熱愛教師這個職業,這個“不熱愛”隨著你自身的成長,是否在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
蔡朝陽:確實,有一些微妙的變化。以前之所以不愛,是因為沒有感覺到從事這一職業的創造性。人是有價值感的動物,沒有價值感,會很痛苦。
從客觀角度,這個嚴苛的應試教育體制沒有給予中學教師足夠的空間,教師個體很難在這種機械的、不需要智商的工作中獲得愉悅。而從主觀角度,則是我自身的淺見,對教育的理解很久以來不能突破體制對人的異化——我用我反對的那一方的邏輯,去反對制度。就是有個叫張曉舟的樂評傢說的:我們不能穿著敵人的褲子說敵人沒穿褲子。
我用瞭這個對話,主要是想告訴大傢,其實,教育的破局,就是要在思想觀念上突破這個局,用新的思想方法去突破,不能襲用應試教育的邏輯,去反對應試教育。所謂的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爭,其實就是這個內在結構。你用應試的邏輯,去學習所謂的素質,這不一樣悲催嗎!我們有學鋼琴的孩子,你還不是拼命考級。這個邏輯是一致的,所以你沒有破局,而是掉進瞭坑裡而不自知。
也就是說,你要不破局,還是在坑裡。
這裡講一個最為大傢熟知的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的理念。這個也屬於知易行難的范疇。我們大傢都知道孩子的評價必須是多元的,傳統智力理論認為語言能力和數理邏輯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以這兩者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種能力。20世紀80年代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傢加德納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定義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決問題並有所創造的能力。他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八種主要智能:語言智能、邏輯一數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他提出瞭“智能本位評價”的理念,擴展瞭學生學習評估的基礎;他主張“情景化”評估,改正瞭以前教育評估的功能和方法。
很多傢長都知道這個概念,但是,當面臨自己的孩子時,就沒辦法瞭。有很多焦慮在我們心中。一進體制內學校,就變得苦大仇深。你想想,你有沒有掉進坑裡。我朋友圈裡的媽媽們,一天到晚美圖秀秀,秀自己傢的寶貝。可是當他們的孩子一進小學,馬上橫眉立目,變成中國虎媽,畫風大變。孩子還是那個孩子,媽媽還是那個媽媽,可是為什麼從滿滿的正能量的心靈雞湯,變成瞭黑手高懸霸主鞭瞭呢!
為什麼,因為你掉進那個坑瞭啊。因為你作為70後80後,本身就是被應試制度塑造的,現在,無非你重新認同這個體制,然後來塑造你傢的娃而已,而娃已經是新時代具有自由意志的娃瞭,你的教育無能,能不著急上火嗎!
所以這個地方我想說點題外話,我推測,為什麼中國大媽喜歡跳廣場舞——其實這是廣播操的升級版。我們從小習慣瞭的審美與組織方式。隻有在集體裡,我們才有安全感,就像一滴水,消失在一滴水裡。
所以以上其實不是題外話,而是可以證明,教育是絲絲入扣的有機統合的一環。從眼耳鼻舌身心意,立體的,全面的,深刻的塑造你。在你靈魂深處鬧革命,使你用盡一生,將社會主義供養。所以你要掙脫這個體制化,成為漏網之魚,真是好難。一不小心,沒有成為漏網之魚,反成為驚弓之鳥啊。
三、穿越成長的核心
前段時間我與我的朋友白宇極做瞭一個對話。現在暫時還沒發佈。
裡面我對白兄說:
所以我現在越來越隻關心具體的小問題,而不再追問大環境。大環境我們暫時沒辦法,即便給我們30年,也沒辦法徹底改變,那怎麼辦,是不是就犬儒呢?我不認為這就是犬儒,而是,你確認有一個自己的領域,需要在這個領域內,在專業范圍內,將你能做的事情做到極致。比如郭初陽之於語文課堂的追求,就是立足於小,而將之做到極致的典型。
我在除夕之夜,寫瞭一個文,《在幽暗時代期待一種啟明》。裡面寫道:“人到中年,我常覺得,其實,很多觀念性的問題,我都已經想明白,剩下的,就是如何去做的問題。我常以此自勉,便不再參與一些虛幻的觀念爭論,而願意將時間精力,消耗在一些具體的事務上。”越來越認同胡適:少談些主義,多研究些問題。
在我,這個問題,就是兒童教育的問題。
我曾言之鑿鑿的說:
現在我可以說,我與蟲媽是有著很堅決的育兒觀的。舉世譽之不加勸,舉世毀之不加沮。在面對一些實際問題時,比如考試成績啊,回傢作業啊,之類的,我與蟲媽的堅決也令一些不熟悉的朋友詫異,他們會這樣說,哇,你們倆好強大。嗯,確實,孩子面臨的應試的世界頗為險惡,而這時需要內心強大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那麼這種強大來自何方,我覺得就是來自我們對教育的一種較為全面的理解,一種具有穿透性的把握。並且,能在每一天,每一刻相處的時候,盡量將這種理解貫徹進去。
所以,我謂之:穿越成長的核心。
其實我不是來講葵花寶典的。這個標題《穿越成長的核心》,會給人一種錯覺,就是,隻要掌握這個核心,你的教育就成功瞭。其實非也。教育是日常,是小事,需要我靜電機租賃們見招拆招。所以我主張貼近個人經驗,主張要做小事。即便這次用瞭“核心”這個詞,也不代表我已經找到瞭教育的唯一奧秘,唯一真理。並非如此,無非一下子找不到更具有及物性的詞語而已。因為教育建立在每日的生活之中,是須臾都在的,所以我傾向於不下定義,而隻要感性描述。那麼這個核心無非就是,更接近我所認為的教育本身的那個特質。
前面我們講瞭,這個特質就是守護其與生俱來的自由。但我這裡還想特別強調這樣一句話:要做適合自身傢庭的兒童教育。因為傢庭文化背景不同,因為孩子每一個都個性不同,各有性格特點,每個傢庭具體的育兒措施也會比較不同。所以這裡強調的是,你的兒童教育要與你自傢的實際情況相協調。我曾經講,在育兒中,最重要的不是觀念的絕對正確,而是觀念的盡量堅定。抱定宗旨,一意孤行,不要左右搖擺,弄得孩子無所適從。這才是最重要的。即便你是應試教育的堅定擁躉,你也這麼去做,別把孩子逼瘋就好。
我一直講的一句話是:故事與遊戲,建構瞭孩子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我們傢長一直有一種誤解,認為讀書,讀課外書,是為瞭提高孩子們的素養。這也不錯,但這樣的認知太淺薄瞭。這種淺薄的認知在培根那裡表現最明顯瞭,他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這麼說的話,讀書就是一種才藝,是添頭,而不是生活和教育的本身。就像電視選秀節目裡藝人的才藝表演,是塑料假花,而非生命本身。
所以,閱讀是一種生命的自我建構。成為人的必經之路。
但我今天要講的不是閱讀。因為閱讀是一件一個人可以完成的事情。並且,我也不是閱讀推廣人。現在閱讀推廣人經常和商業聯系在一起,看著也挺頭大的。我想講的是豐富多彩的孩子們的活動。要把我們的註意點,放在孩子的社交、活動、遊戲等方面。這些內容,對一個孩子來說,比課堂重要多瞭。
四、現實的考量與理念的並和
2015年-2016年,我與菜蟲一起,做瞭很多活動,以遊戲和課程相結合的方式。比如夏令營冬令營,比如天目山植物考察之旅,比如池曉兜兜和林允來做的“玩校”。在過去的一年中,菜蟲和他的小夥伴們,每天都在體制內學校念書,但是他們一共參加瞭8次活動。除此之外,其實還有別的活動,比如我們有一群小P孩,每人買瞭水彈槍,常在周末模擬槍戰。還比如,去年下半年,我帶著一幫好朋友的孩子,成立瞭一支少兒足球隊等。即便從最粗淺的層面來說,這八次活動,也照亮瞭他們這漫長一年中灰色的生活。
為什麼要做這些活動呢?首先是基於現實的考量。
基本上沒有孩子愛上學。菜蟲就問上學為什麼沒有錢。但我們不得不送他去體制內學校,這是一個現實的考量。這是最大多數傢長的無奈選擇,也是我與蟲媽,以及菜蟲的沒有選擇的選擇。這是第一個現實考量。
第二個,則是,城市公寓裡的孩子,獨生子女為主的傢庭,孩子們很寂寞。作為傢長,就需要創造同齡人相處的機會。這不像我們70後小時候,我們在鄉下長大,一群孩子一天到晚一起飛。群體,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群體中孩子們在互相需要,互相影響、互相塑造。我之所以將孩子送去公辦學校,而非在傢上學,就是希望他能進入一個群體,有一個交流的圈子。但鑒於學校裡的特點,管束、規矩太多瞭,不自由,不夠任性,如上文我們分析過的,學校的本質,是規訓與懲罰,所以,傢長必須用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關心孩子成長的問題上。
那麼為什麼將教育的理念,即保守孩子們的自由的關鍵點,放在活動和遊戲之上呢?
因為,遊戲,才是人的本性。
《遊戲的人》
有個叫約翰?赫伊津哈的荷蘭人,寫過一本《遊戲的人》,幾乎就指出,遊戲是人類的本性之一。當然他不是指電腦網絡遊戲,而是泛指全部遊戲。他的主要觀點是遊戲先於文化,因為總是要先假定人類社會,文化才不充分地確定起來,而動物並不必等人來教它們玩自己的遊戲。有評論者總結瞭遊戲的特點,引用如下:
1.自主(Free),實際上是自由的(Freedom);2.遊戲不是“平常的”或“真實的”生活。毋寧說它走出“真實”生活而進入一個暫時的別具一格的活動領域。3.遊戲具有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復雜形式。一旦開創,遊戲的長期舉辦恰是心靈的一種嶄新創造,一種被記憶保留下來的財富,它是可傳達的,它成為傳統。它在任何時候都可重復。4.遊戲創造秩序,遊戲就是秩序。遊戲把一種暫時而有限的完美帶入不完善的世界和混亂的生活當中。
還有一本書,是池曉介紹給我看的。
《遊戲改變世界》
作者簡·麥格尼格爾,是著名的未來學傢,TED大會演講者。這本書特別有意思的在於,她提出瞭一個想法,認為將來的世界本身,就是一個遊戲化的世界。麥格尼格爾不再跟你講一城一地的得失,她已經不跟你說遊戲無害瞭,書裡的觀念,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完全是顛覆性的,然而又十分在理。她認為,遊戲化就是互聯網時代的重要趨勢,是通往未來的線索。即是說,未來,可能我們的生活本身就成為一個大型遊戲的一部分,從而在遊戲中釋放我們的潛能,獲得幸福感與滿足感。
當然沒上面概括這麼簡單。比如,這本書裡有一個數據,很叫人驚訝:到21歲,美國年輕人平均會花2000-3000個小時閱讀,10000多個小時玩電腦和各種視頻遊戲。這是一個事實。那麼,為什麼年輕人會癡迷於遊戲呢。原因非常復雜,比如,因為遊戲是人本質屬性之一。麥格尼格爾在書裡舉瞭一個例子,希羅多德在《歷史》一書寫道:大約3000年前,阿提斯(Atys)在小亞細亞的呂底亞為王,有一年,全國范圍內出現瞭大饑荒。起初,人們毫無怨言地接受命運,希望豐年很快回來。然而局面並未好轉,於是呂底亞人發明瞭一種奇怪的補救辦法來解決饑饉問題。計劃是這樣的:他們先用一整天來玩遊戲,隻是為瞭感覺不到對食物的渴求……接下來的一天,他們吃東西,克制玩遊戲。依靠這一做法,他們一熬就是18年,其間發明瞭骰子、抓子兒球以及其他所有常見遊戲。
那麼遊戲的意義何在?
遊戲的過程,就是孩子們建構對世界的認知的過程,並且,遊戲是孩子們創造力勃發的時刻,因為人歸根到底是一種有創造力的生靈,隻有創造的時刻,才是最為享受的時刻。吃三塊紅燒肉的快感,為什麼仍及不上寫出一首好詩的快感,原因即在於此。孩子們為什麼沉迷於遊戲,因為,遊戲就是孩子們天才的詩歌創作。
即是說,遊戲,才是孩子們最重要的生活,遊戲不是遊戲,而是生活本身,是勞作本身,是享受本身,是意義本身,更是潛藏著無數創造的可能性的時刻。一旦擁有這種創造的快樂,這孩子終生不忘。
再有,遊戲,即便從功利角度講,也是不可替代的過程。遊戲才是真正的學習,童年的遊戲,正是為成年後你所擅長的事業的準備。再有,遊戲,還培養瞭這個孩子的專註力。等等。
“這裡我想引用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遊戲結尾的一段話,這部遊戲就是《潛龍諜影2:自由之子》的一段話:生命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將我們的基因遺傳給下一代,除瞭DNA之外,我們可以流傳給後世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通過文學、語言、音樂、電影,我們所看到的一切,聽到的一切,感受到的一切,憤怒、喜悅、悲傷,都是我們可以傳達給後世的東西,這就油煙靜電機租賃是我生存的目的,我們必須將這把火炬傳遞下去,讓我們的後世可以照著它的光,閱讀這一頁凌亂而令人傷感的歷史。
在這個時代,數字化的時代,我們有著無數魔法般不可思議的工具能夠做到這一點,也許人類的歷史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走到終點,新的物種會取代我們在地球上的位置,甚至這顆星球也不可能永遠地存在下去,但我們仍然有責任為未來留下自己生命的印記,建設美好的未來與保存鮮活的過去是密不可分的,我想遊戲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魔法,而這就是為什麼遊戲重要。”
——洪韻《遊戲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魔法》
這才是我將我的教育理念和現實考量結合起來的一點核心點。
如果擁有這樣的觀念,那麼焦慮就會減少很多。真的,學校教育沒有用,隻有副作用,刷題沒用,隻有副作用。跟孩子玩,帶孩子玩,讓孩子們一起玩,才是最好的教育。
還有,對現行的12年一貫的,全日制的學校體系,其實已經有很多批判和反思瞭。但不在我今天要講的范疇之內。
最重要的是:觀念可以激進,而行動需要慎重;批判可以疾風暴雨,而建設則需要和風細雨。
因為孩子的童年隻有一次,我們需要給予最為穩妥的教育,而不是因為傢長的知識的倨傲,或者無知的懶惰,而給孩子帶去不可挽回的傷害。
內容台北靜電機租賃轉載自公眾號
噪音
瞭解更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號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
閱讀 ()
原標題:教育的破局——我的兒童教育觀念的初次不完整闡發
教育的破局
——我的兒童教育觀念的初次不完整闡發
(在埃爾特教育的語音分享)
一、個體的覺醒時代
這幾天,我在2013年的一個一席的演講,又在微信圈瘋傳。
為什麼一個三年前的演講,現在還是會熱傳呢?其實,2014年底到2015年初的時候,就被熱傳過一次。這次又傳,不能證明我講的有多好,隻能證明一件事,凡是罵教育的,就會被熱傳。就是說,我們當下體制內教育實在太糟糕瞭,有目共睹啊,人人欲罵之而後快。
但是我很開心的一點是,現在廣大傢長朋友,都已經開始覺醒。這就好比是魯迅鐵屋子的比喻。現在裡面的人都開始醒來瞭。我一直不喜歡魯迅鐵屋子的比喻。這個鐵屋子,你沒試過,怎麼知道是萬難破毀的呢?魯迅有一種很強烈的精英意識,你們都不懂,就我懂,你們全是熟睡的人,要不就是裝睡的人,就我不是。現在,我覺得,覺醒的時刻正在到來,教育的變局,呼之欲出瞭。
在這個演講裡。我提到瞭我的朋友兔老師往爐灰瞭倒瞭一碗豆子的比喻。在爐灰裡撿豆子本身是無意義的,但是這件事卻可以消耗你的時間,阻止你去做有意義的事情。這就是對中國教育目前的理解。12年一以貫之的應試體制,就是不斷倒豆子,然後孩子們去撿。這樣,等到他們成為18歲的青年的時候,就變成沒有個性的人,成為衡水中學跑操團之中的一員,成為小粉紅,就可想而知瞭。
但我要修正我的一個觀點。在這個演講中,我對我所理解的教育進行瞭一番描述:我的理解,教育就是要守護你天性的自由,激發你天賦的潛能,讓你發現你自己,讓你成為你自己,從而讓你能夠有勇氣,去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擁有能量去開拓。
Ok,這句話說得很好哦,好動人哦。我再來念一遍。總之,很煽情,很得分,並且,此處有掌聲。
但是我今天卻想修正這句話。對,教育就是保守你的天賦自由。但是,這裡有兩個問題,第一,你知道自由為何物。我描述一下,並非嚴謹的定義。這裡我說的不單指一種政治權利意義上的自由,首先是指個體的自由,我們有權安排處置自身的權利,有權去過我們想要的生活的權利;其次則是一種思想的自由,一種創造的自由。所以,有一句話這麼說:隻有在自由中,教育才是可能的。
第二,你也知道需要去保守這個自由,但是,如何保守呢?這個路徑在哪裡呢?這才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個時候,我就想到一句話:知易行難。
2013年這個演講之後,我就一直在思考,從知道自由到保守自由之間,如何穿越。這個自由意味著什麼,就意味著多種可能性,豐富多彩,乃是幸福的本源。尤其是,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
二、教育的破局
這個演講的標題,我本來想起名為“教育的破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體制內教育,就是一個局,首要的一點,就是傢長的自我覺醒,從這個體制內的一元的評價體系裡面醒悟出來。
所以我說要破局,就是破除一元評價的體系,在傢長心中,建立另一個評價的參照體系。
我們要堪破這個教育,用茨威格的一句話就行瞭:隻是到瞭很久以後我才意識到,對我們少年的教育采用這樣一種冷漠無情的方法,並不是出於國傢主管部門的疏忽,而是包藏著一種經過深思熟慮、秘而不宣的既定意圖。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如果還不夠,我們可以來看福柯的一句話:
“如果一種機構試圖通過施加於人們肉體的精確壓力來使他們變得馴順和有用,那麼這種機構的一般形式就體現瞭監獄制度,盡管法律還沒有把它規定為典型的刑罰”。
——福柯《規訓與懲罰》
關於以上兩點,我們有很多電影,可以作為象征,比如《飛越瘋人院》,比如《浪潮》,比如《三傻大鬧寶萊塢》等。大陸也有這樣的電影,我推薦《十三棵泡桐》和紀錄片《高三》。這些電影,都觀察瞭這個制度是怎麼運作的,怎麼將人制度化的。在《高三》這個紀錄片中,有一個叫鐘生明的學生,在班主任王錦春的班會課上,他起來發言,說:我們這些差生……並且引用瞭一句詩:他年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這裡我想問兩個問題:第一,誰將差生這個自我認同,放在瞭鐘生明的心底?我們知道,鐘生明喜歡翻墻去網吧玩電遊。他能從電遊裡賺錢。他實在是太厲害瞭,還說自己是差生。還有一個就是引用的詩,宋江的,我昏厥,這裡滿滿的都是出人頭地的觀念,是傾軋別人來換得自己的所謂成功的觀念。中國人的理想,原來就是為瞭壓倒對方而存在,真是一個互害社會啊。
但這裡,鐘生明的問題就是《肖申克的救贖》裡,瑞德描述老佈自殺的那個詞:體制化
2012年的時候,《新京報》跟我做瞭訪談,裡面記者朱桂英問瞭我一個問題:
問1:你在好多篇文章中聲明自己不熱愛教師這個職業,這個“不熱愛”隨著你自身的成長,是否在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
蔡朝陽:確實,有一些微妙的變化。以前之所以不愛,是因為沒有感覺到從事這一職業的創造性。人是有價值感的動物,沒有價值感,會很痛苦。
從客觀角度,這個嚴苛的應試教育體制沒有給予中學教師足夠的空間,教師個體很難在這種機械的、不需要智商的工作中獲得愉悅。而從主觀角度,則是我自身的淺見,對教育的理解很久以來不能突破體制對人的異化——我用我反對的那一方的邏輯,去反對制度。就是有個叫張曉舟的樂評傢說的:我們不能穿著敵人的褲子說敵人沒穿褲子。
我用瞭這個對話,主要是想告訴大傢,其實,教育的破局,就是要在思想觀念上突破這個局,用新的思想方法去突破,不能襲用應試教育的邏輯,去反對應試教育。所謂的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爭,其實就是這個內在結構。你用應試的邏輯,去學習所謂的素質,這不一樣悲催嗎!我們有學鋼琴的孩子,你還不是拼命考級。這個邏輯是一致的,所以你沒有破局,而是掉進瞭坑裡而不自知。
也就是說,你要不破局,還是在坑裡。
這裡講一個最為大傢熟知的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的理念。這個也屬於知易行難的范疇。我們大傢都知道孩子的評價必須是多元的,傳統智力理論認為語言能力和數理邏輯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以這兩者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種能力。20世紀80年代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傢加德納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定義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決問題並有所創造的能力。他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八種主要智能:語言智能、邏輯一數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他提出瞭“智能本位評價”的理念,擴展瞭學生學習評估的基礎;他主張“情景化”評估,改正瞭以前教育評估的功能和方法。
很多傢長都知道這個概念,但是,當面臨自己的孩子時,就沒辦法瞭。有很多焦慮在我們心中。一進體制內學校,就變得苦大仇深。你想想,你有沒有掉進坑裡。我朋友圈裡的媽媽們,一天到晚美圖秀秀,秀自己傢的寶貝。可是當他們的孩子一進小學,馬上橫眉立目,變成中國虎媽,畫風大變。孩子還是那個孩子,媽媽還是那個媽媽,可是為什麼從滿滿的正能量的心靈雞湯,變成瞭黑手高懸霸主鞭瞭呢!
為什麼,因為你掉進那個坑瞭啊。因為你作為70後80後,本身就是被應試制度塑造的,現在,無非你重新認同這個體制,然後來塑造你傢的娃而已,而娃已經是新時代具有自由意志的娃瞭,你的教育無能,能不著急上火嗎!
所以這個地方我想說點題外話,我推測,為什麼中國大媽喜歡跳廣場舞——其實這是廣播操的升級版。我們從小習慣瞭的審美與組織方式。隻有在集體裡,我們才有安全感,就像一滴水,消失在一滴水裡。
所以以上其實不是題外話,而是可以證明,教育是絲絲入扣的有機統合的一環。從眼耳鼻舌身心意,立體的,全面的,深刻的塑造你。在你靈魂深處鬧革命,使你用盡一生,將社會主義供養。所以你要掙脫這個體制化,成為漏網之魚,真是好難。一不小心,沒有成為漏網之魚,反成為驚弓之鳥啊。
三、穿越成長的核心
前段時間我與我的朋友白宇極做瞭一個對話。現在暫時還沒發佈。
裡面我對白兄說:
所以我現在越來越隻關心具體的小問題,而不再追問大環境。大環境我們暫時沒辦法,即便給我們30年,也沒辦法徹底改變,那怎麼辦,是不是就犬儒呢?我不認為這就是犬儒,而是,你確認有一個自己的領域,需要在這個領域內,在專業范圍內,將你能做的事情做到極致。比如郭初陽之於語文課堂的追求,就是立足於小,而將之做到極致的典型。
我在除夕之夜,寫瞭一個文,《在幽暗時代期待一種啟明》。裡面寫道:“人到中年,我常覺得,其實,很多觀念性的問題,我都已經想明白,剩下的,就是如何去做的問題。我常以此自勉,便不再參與一些虛幻的觀念爭論,而願意將時間精力,消耗在一些具體的事務上。”越來越認同胡適:少談些主義,多研究些問題。
在我,這個問題,就是兒童教育的問題。
我曾言之鑿鑿的說:
現在我可以說,我與蟲媽是有著很堅決的育兒觀的。舉世譽之不加勸,舉世毀之不加沮。在面對一些實際問題時,比如考試成績啊,回傢作業啊,之類的,我與蟲媽的堅決也令一些不熟悉的朋友詫異,他們會這樣說,哇,你們倆好強大。嗯,確實,孩子面臨的應試的世界頗為險惡,而這時需要內心強大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那麼這種強大來自何方,我覺得就是來自我們對教育的一種較為全面的理解,一種具有穿透性的把握。並且,能在每一天,每一刻相處的時候,盡量將這種理解貫徹進去。
所以,我謂之:穿越成長的核心。
其實我不是來講葵花寶典的。這個標題《穿越成長的核心》,會給人一種錯覺,就是,隻要掌握這個核心,你的教育就成功瞭。其實非也。教育是日常,是小事,需要我靜電機租賃們見招拆招。所以我主張貼近個人經驗,主張要做小事。即便這次用瞭“核心”這個詞,也不代表我已經找到瞭教育的唯一奧秘,唯一真理。並非如此,無非一下子找不到更具有及物性的詞語而已。因為教育建立在每日的生活之中,是須臾都在的,所以我傾向於不下定義,而隻要感性描述。那麼這個核心無非就是,更接近我所認為的教育本身的那個特質。
前面我們講瞭,這個特質就是守護其與生俱來的自由。但我這裡還想特別強調這樣一句話:要做適合自身傢庭的兒童教育。因為傢庭文化背景不同,因為孩子每一個都個性不同,各有性格特點,每個傢庭具體的育兒措施也會比較不同。所以這裡強調的是,你的兒童教育要與你自傢的實際情況相協調。我曾經講,在育兒中,最重要的不是觀念的絕對正確,而是觀念的盡量堅定。抱定宗旨,一意孤行,不要左右搖擺,弄得孩子無所適從。這才是最重要的。即便你是應試教育的堅定擁躉,你也這麼去做,別把孩子逼瘋就好。
我一直講的一句話是:故事與遊戲,建構瞭孩子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我們傢長一直有一種誤解,認為讀書,讀課外書,是為瞭提高孩子們的素養。這也不錯,但這樣的認知太淺薄瞭。這種淺薄的認知在培根那裡表現最明顯瞭,他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這麼說的話,讀書就是一種才藝,是添頭,而不是生活和教育的本身。就像電視選秀節目裡藝人的才藝表演,是塑料假花,而非生命本身。
所以,閱讀是一種生命的自我建構。成為人的必經之路。
但我今天要講的不是閱讀。因為閱讀是一件一個人可以完成的事情。並且,我也不是閱讀推廣人。現在閱讀推廣人經常和商業聯系在一起,看著也挺頭大的。我想講的是豐富多彩的孩子們的活動。要把我們的註意點,放在孩子的社交、活動、遊戲等方面。這些內容,對一個孩子來說,比課堂重要多瞭。
四、現實的考量與理念的並和
2015年-2016年,我與菜蟲一起,做瞭很多活動,以遊戲和課程相結合的方式。比如夏令營冬令營,比如天目山植物考察之旅,比如池曉兜兜和林允來做的“玩校”。在過去的一年中,菜蟲和他的小夥伴們,每天都在體制內學校念書,但是他們一共參加瞭8次活動。除此之外,其實還有別的活動,比如我們有一群小P孩,每人買瞭水彈槍,常在周末模擬槍戰。還比如,去年下半年,我帶著一幫好朋友的孩子,成立瞭一支少兒足球隊等。即便從最粗淺的層面來說,這八次活動,也照亮瞭他們這漫長一年中灰色的生活。
為什麼要做這些活動呢?首先是基於現實的考量。
基本上沒有孩子愛上學。菜蟲就問上學為什麼沒有錢。但我們不得不送他去體制內學校,這是一個現實的考量。這是最大多數傢長的無奈選擇,也是我與蟲媽,以及菜蟲的沒有選擇的選擇。這是第一個現實考量。
第二個,則是,城市公寓裡的孩子,獨生子女為主的傢庭,孩子們很寂寞。作為傢長,就需要創造同齡人相處的機會。這不像我們70後小時候,我們在鄉下長大,一群孩子一天到晚一起飛。群體,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群體中孩子們在互相需要,互相影響、互相塑造。我之所以將孩子送去公辦學校,而非在傢上學,就是希望他能進入一個群體,有一個交流的圈子。但鑒於學校裡的特點,管束、規矩太多瞭,不自由,不夠任性,如上文我們分析過的,學校的本質,是規訓與懲罰,所以,傢長必須用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關心孩子成長的問題上。
那麼為什麼將教育的理念,即保守孩子們的自由的關鍵點,放在活動和遊戲之上呢?
因為,遊戲,才是人的本性。
《遊戲的人》
有個叫約翰?赫伊津哈的荷蘭人,寫過一本《遊戲的人》,幾乎就指出,遊戲是人類的本性之一。當然他不是指電腦網絡遊戲,而是泛指全部遊戲。他的主要觀點是遊戲先於文化,因為總是要先假定人類社會,文化才不充分地確定起來,而動物並不必等人來教它們玩自己的遊戲。有評論者總結瞭遊戲的特點,引用如下:
1.自主(Free),實際上是自由的(Freedom);2.遊戲不是“平常的”或“真實的”生活。毋寧說它走出“真實”生活而進入一個暫時的別具一格的活動領域。3.遊戲具有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復雜形式。一旦開創,遊戲的長期舉辦恰是心靈的一種嶄新創造,一種被記憶保留下來的財富,它是可傳達的,它成為傳統。它在任何時候都可重復。4.遊戲創造秩序,遊戲就是秩序。遊戲把一種暫時而有限的完美帶入不完善的世界和混亂的生活當中。
還有一本書,是池曉介紹給我看的。
《遊戲改變世界》
作者簡·麥格尼格爾,是著名的未來學傢,TED大會演講者。這本書特別有意思的在於,她提出瞭一個想法,認為將來的世界本身,就是一個遊戲化的世界。麥格尼格爾不再跟你講一城一地的得失,她已經不跟你說遊戲無害瞭,書裡的觀念,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完全是顛覆性的,然而又十分在理。她認為,遊戲化就是互聯網時代的重要趨勢,是通往未來的線索。即是說,未來,可能我們的生活本身就成為一個大型遊戲的一部分,從而在遊戲中釋放我們的潛能,獲得幸福感與滿足感。
當然沒上面概括這麼簡單。比如,這本書裡有一個數據,很叫人驚訝:到21歲,美國年輕人平均會花2000-3000個小時閱讀,10000多個小時玩電腦和各種視頻遊戲。這是一個事實。那麼,為什麼年輕人會癡迷於遊戲呢。原因非常復雜,比如,因為遊戲是人本質屬性之一。麥格尼格爾在書裡舉瞭一個例子,希羅多德在《歷史》一書寫道:大約3000年前,阿提斯(Atys)在小亞細亞的呂底亞為王,有一年,全國范圍內出現瞭大饑荒。起初,人們毫無怨言地接受命運,希望豐年很快回來。然而局面並未好轉,於是呂底亞人發明瞭一種奇怪的補救辦法來解決饑饉問題。計劃是這樣的:他們先用一整天來玩遊戲,隻是為瞭感覺不到對食物的渴求……接下來的一天,他們吃東西,克制玩遊戲。依靠這一做法,他們一熬就是18年,其間發明瞭骰子、抓子兒球以及其他所有常見遊戲。
那麼遊戲的意義何在?
遊戲的過程,就是孩子們建構對世界的認知的過程,並且,遊戲是孩子們創造力勃發的時刻,因為人歸根到底是一種有創造力的生靈,隻有創造的時刻,才是最為享受的時刻。吃三塊紅燒肉的快感,為什麼仍及不上寫出一首好詩的快感,原因即在於此。孩子們為什麼沉迷於遊戲,因為,遊戲就是孩子們天才的詩歌創作。
即是說,遊戲,才是孩子們最重要的生活,遊戲不是遊戲,而是生活本身,是勞作本身,是享受本身,是意義本身,更是潛藏著無數創造的可能性的時刻。一旦擁有這種創造的快樂,這孩子終生不忘。
再有,遊戲,即便從功利角度講,也是不可替代的過程。遊戲才是真正的學習,童年的遊戲,正是為成年後你所擅長的事業的準備。再有,遊戲,還培養瞭這個孩子的專註力。等等。
“這裡我想引用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遊戲結尾的一段話,這部遊戲就是《潛龍諜影2:自由之子》的一段話:生命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將我們的基因遺傳給下一代,除瞭DNA之外,我們可以流傳給後世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通過文學、語言、音樂、電影,我們所看到的一切,聽到的一切,感受到的一切,憤怒、喜悅、悲傷,都是我們可以傳達給後世的東西,這就油煙靜電機租賃是我生存的目的,我們必須將這把火炬傳遞下去,讓我們的後世可以照著它的光,閱讀這一頁凌亂而令人傷感的歷史。
在這個時代,數字化的時代,我們有著無數魔法般不可思議的工具能夠做到這一點,也許人類的歷史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走到終點,新的物種會取代我們在地球上的位置,甚至這顆星球也不可能永遠地存在下去,但我們仍然有責任為未來留下自己生命的印記,建設美好的未來與保存鮮活的過去是密不可分的,我想遊戲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魔法,而這就是為什麼遊戲重要。”
——洪韻《遊戲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魔法》
這才是我將我的教育理念和現實考量結合起來的一點核心點。
如果擁有這樣的觀念,那麼焦慮就會減少很多。真的,學校教育沒有用,隻有副作用,刷題沒用,隻有副作用。跟孩子玩,帶孩子玩,讓孩子們一起玩,才是最好的教育。
還有,對現行的12年一貫的,全日制的學校體系,其實已經有很多批判和反思瞭。但不在我今天要講的范疇之內。
最重要的是:觀念可以激進,而行動需要慎重;批判可以疾風暴雨,而建設則需要和風細雨。
因為孩子的童年隻有一次,我們需要給予最為穩妥的教育,而不是因為傢長的知識的倨傲,或者無知的懶惰,而給孩子帶去不可挽回的傷害。
內容台北靜電機租賃轉載自公眾號
噪音
瞭解更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號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
閱讀 ()
- 靜電油煙處理機出租 【省錢達人分享】開店做生意省錢必備~桃園靜電機出租優質廠商
- 台北靜電油煙機出租 【省錢達人分享】推薦油煙處理機出租廠商~油煙處理機也可以月租喔
- 桃園靜電機租賃 台中靜電油煙處理機出租~就找優美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